大家好,今天给大家再介绍一种经济管理中毕业论文(设计)中常用的一种方法——因子分析
(1)定义内涵
因子分析(factor analysis):通过对一组事物(样本)的表象(往往有描述事物特征的变量x1,x2,...,xp表示)的分析,揭示使事物具有这种表象的内在公因子与特殊因子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简单来说:因子(或说)指标太多了,在不流失太多信息的前提下,通过降维度希望把相关性高的归在一起成为一个公共因子,所以这么操作下来最终的结果就是:同组内变量间的相关性较高,不同组变量的相关性较低
举个例子就是:作者找了一堆因素,用因子分析给你把因素分成几类,比如评价比这帅不帅找了30多个指标,经过因子分析发现,成了五个公因子,分别是德智体美劳。
(2)分类及作用
分类:一般因子分析分为两个,
探索性因子分析(就是常用的,一般说因子分析说的就是这个)
验证性因子分析(就是你自己分好的德智体美劳了,用这个验证性因子分析试一下,看看的得出来的结果是不是和你之前分的一样样)
探索性因子作用:因子降维、确定关键因素、计算因子权重(相对较多)、探究因素之间的内部数据结构、评价(相对较多)、
验证性因子分析作用:验证一下结果是不是和你之前分的一样样
(3)关键概念
因子载荷:因子载荷即是每个因素和每个公共因子的相关系数,反映公共因子与原有变量的关系就越强,因子载荷大的在一堆成为一个公因子。
共同度:共同度即是因素所包含的信息能够被公共因子所解释大小,取值范围为0~1,越大解释的程度越高
方差贡献率:公共因子对所有因素总方差的解释能力,越高说明该因子的重要程度越高,一般加起来要70%+才比较好看
碎石图:spss软件输出一个图,就是告诉你提取几个公因子比较好,拐点处的数值就是提取的最佳位置
成分矩阵:spss输出的,一个旋转前,一个后,用旋转后的就告诉你那几个因素在可以凑在一起做公因子
(3)具体操作
(1)标准化处理
Zij=(X-XP)/Std XP为平均值,Std表示标准差
(2)KMO和Bartlett的检验KMO和Bartlett的检验
分析KMO值;如果此值高于0.8,则说明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;如果此值介于0.7~0.8之间,则说明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;如果此值介于0.6~0.7,则说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;如果此值小于0.6,说明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。 (这里参考的是:(美)金在温(Jae-onKim),(美)查尔斯·W.米勒(CharlesW.Mueller)著;叶华译.因子分析 统计方法与应用问题[M].上海人民出版社;格致出版社.2016. )
(3)确定因子个数:选取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的那些因子
(4)以 “ 方差极大化 ” 为准则进行因子正交旋转(总体方差累积贡献率还)
(5)因子分布及命名
(6)各指标的共同度
参考文献:
[1]刘雷,李南.建设项目动态联盟背景下应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伙伴施工安全[J].数理统计与管理,2008(06):997-1003.
[2](美)金在温(Jae-onKim),(美)查尔斯·W.米勒(CharlesW.Mueller)著;叶华译.因子分析 统计方法与应用问题[M].上海人民出版社;格致出版社.2016.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东方时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8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